《女心理师》
毕淑敏的这本书出很久了,按照以往的写作风格,我一直都略排斥挖掘人生式的心灵鸡汤,从最初在白纸上写下对你最重要的几个词语之后她的书就不爱看了。今天在公司书店看到,也没其他更感兴趣的,就拿起手随便翻了翻,好像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并不是想象的标题党式一个个故事引出一段段道理、领悟。开篇这位女心理师就被一个客户困住了,好像是叫贺顿吧,略微中性的名字,理智、原则性强。当客户不随她的治疗往下进展,以及真假难辨的搅局者,她表现出的不仅是对工作的无能为力和迷茫,还有她自身的矛盾,也是呢,自己都解决不了的困境,又怎么看清别人呢~
另外一个让我带回这本上下册的书想要继续看下去的原因是贺加有外遇,这点很关键。一方面是她心理的对立面,即坚强又脆弱,另一方面,心理咨询这种东西,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也就没什么看头了。感觉挺有意思,to be continued……
6.15更新(涉及情节透露)
2天抽空看完了这52万字的小说,一个虚拟人物大半辈子的人生。后台默默运行了一天消化,不得不感概人在破釜沉舟的韧性真是强。
故事从贺顿突然发生的职业危机开始,当她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却使客户自杀、当8岁孩子准备杀死未来的继母、当外表光鲜受人敬重对妻子疼爱有加的政客为了赴情妇的约车祸身亡、当百岁老人纠缠于101个洋娃娃的归属不肯离去……有一瞬间我怀疑贺顿真的是个合格的心理医生么?她的举动、治疗和困惑看似合理,原则也很清晰:绝不透漏客人的信息,除非造成犯罪。感同身受是心理师的职业素养,影响自己生活是不是就太过了呢?
中途我多次停下去想这些案例,如果是我会怎么做,没有满意的答案。拿她最揪心的妻子忍受不了小房自杀的案子来说,夫妻双方各执一词,一个认为很恩爱,一个受够了这种日子,于是贺顿困惑了,谁在撒谎。按照悬疑小说的套路,很多种可能性,说谎、精神病、背后势力、更大的谜团。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一开始是这个样子,那是怎样的生活形成了他的生存法则,如果一开始不是这个样子,人是会相互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型动物,作为妻子,在丈夫变成那样一个混蛋的路上她有意无意间做了什么。这是一个心理医生应该去深层次挖掘的东西,贺顿卡在了最表面反复徘徊。同时她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被丈夫捉奸。对象是婚前关系就不错的朋友,对方想要娶她,她也一直持续着情人的关系。书中多次提到一个细节,她对性基本无感。同时,她改了名字,幼时丧父,对母亲闭口不提。
大概到这里已经比较明确了,幼年遭遇侵犯的心理创伤。后面逐步以穿插的叙述方式完善了整个事件。以及后来所谓德高望重的心理大师的特殊疗法,最终happy ending。书的后半段有些失望,第二本开篇对几个案子的处理也有些突兀。总的来说是篇不错的小说。
有几个在意的细节
1.贺奶奶
贺顿人生的不同在于她有一个事业,她始终在为想要做的事倾尽一切资源。一个乡下&文盲&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孩子,事业是什么?她应该只认识啥叫活下去。直到做看护遇到一个临终的教授老太太,把她作为人生最后的一个学生,逼她读书,教她礼仪。这段短暂的时光改变了她的一生。老太太当时有句话:如果有什么是你想要的,从现在起就要搜集关于它的一切信息哪怕你要不起。贺顿记住了,把这句话实践到了极致。
2.婚姻
可能是小说的戏剧性考虑,虽然波折合理,HD的结尾也是有点玄乎的。
困了,写的有点累,以后想起再更。这本“励志”的书,看完后的压抑是我没想到的,不知道为什么,甚至不太愿意去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