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笔记

敏感于迟钝殊途同归。前者对人生看得太透,后者对人生看得太浅,两者得出相同的结论:人生没有意思。要活得有意思,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

ME:敏感其实很容易学,每个人都有伤口、都有弱点,从那里下手即可。但迟钝很难,很多年前看大前研一的《钝感力》,惊异于这样一个视角:对皮肤反应更迟钝的人,受到叮咬相对不严重。觉得这本书讲的是一种观点,就像豆腐脑应该是甜的一样,是立场。后来慢慢品味,才越发觉得迟钝是多么多么的难,妈妈说知道越多的人,说话越少,多说多错,而迟钝本质上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明白,我理解,我知道该怎么做,我只是,看着,不说破。很考验定力- -

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阁、圣徒、僧侣、强盗、妓女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ME:别人很好,电影里电视剧里动漫里,有很多自己喜欢的,崇拜的,想变成对方的角色。但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ME:啧,人性的阴暗之处,所投射出的行为准则。这个结论可谓是精髓了。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 。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距离太近时,小事也会显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显不出大了。隔开一定距离,事物的大小就显出来了。
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无数的,其中多数非自己所能选择,它们组成了我们每一阶段的生活,左右着我们每一时候的心情,我们很容易把正在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看的十分重要。然而,事过境迁,当我们回头看走过的路时便会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是不多的,它们奠定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的基本走向,而其余的事情不过是路边的一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小景物罢了。

ME:回过头来看身边所有发生的事,哪些是会改变基本走向的?虽然会有一些小事,当时看起来并没有影响,很久之后才会发酵,但尽人事听天命,这些终究是少数。

在不能说真话时,宁愿不说话,也不要说假话。
必须说假话的场合是极其稀少的。
不能说真话而说真话,蠢。不必说假话而说假话,也蠢。
如果不说话也不能呢?那就说真话吧,因为归根到底并不存在绝对不能说真话的情况,只要你敢于承担其后果。

ME:必须说谎的场合是极其稀少的,每一条非必须的谎话,都映射着一个人行为的历史经历和动机。关注这个角度也可以更准确的做判断。

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竟也会有此种美好的经历。

ME:这是真的……如果是很多年以前,看到这句话可能会有些反感,很普通的人就不配拥有深刻的感情了么,他们的感情就比灵魂充实的人更没有意义么?见过的越多,明白的道理越多,对人性的了解越多,越能深入的理解这个道理,是的,就是这样的。好消息是我们只要让自己充实丰富即可,总会遇到同样的灵魂,而且还不会少。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话对女子不公平。其实,“近之则不逊”几乎是人际关系的一个规律,并非只有女子如此。太近无君子,谁都可能被惯成或逼成不逊无礼的小人。
所以,一切交往,不论是恋爱、结婚,还有亲密的友谊,都以保持适当距离为好。

ME:维持自身的安全范围。不要进入别人太近的距离

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靠的是尊重,而不是爱。道理很简单:你只能爱少数的人,但你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爱你的仇人——太矫情了吧。尊重你的仇人——这是可以做到的。孔子很懂这个道理,他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

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人在一起,我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在两点之间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十四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的可怕,如果在四十岁时仍是理性主义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性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性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在一切事情上都应该如此。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尽量不动感情,作为一个认识者面对一切纷扰,包括针对你的纷扰,这可以使你占据一个优越的地位。这时候,那些本来使你深感屈辱的不公正行为都变成了供你认识的材料,从而减轻了它们对你的杀伤力。

一本浅薄的书,往往只要翻几页就可以察知它的浅薄。一本深刻的书,却多半要在仔细读完了以后才能领会它的深刻。
一个平庸的人,往往只要谈几句话就可以断定他的平庸,一个伟大的人,却多半要在长期观察了以后才能确信他的伟大。
我们凭直觉可以避开最差的东西,凭耐心和经验才能得到最好的东西。

有时候,最艰难、最痛苦的事情是做决定。一旦做出,便只要硬着头皮执行就可以了。

不要出于同情心而委派一个人去做他很想做的可是力不能及的事,因为任人不能慈善事业,我们可以施舍钱财,却无法施舍才能。

假如某人暗中对你做了坏事,你最好佯装不知。否则,只会增加他对你的敌意,他因为推测到你会恨他而愈益恨你了。